曾经有人说:移民新西兰,要经过“四个周期”。
第一阶段是新鲜期,也就是刚来的一个月左右,呼吸的是新西兰清新的空气、看到的是新西兰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城市规划、一切都与国内不同,让人感觉兴奋又激动,犹如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只想尽快融入这里,生活在这里;
过了新鲜期,第二阶段就是三个月后的失落期。看也看够了、吃也吃够了,很多移民开始觉得不过如此,又因为新西兰地处偏僻,这个阶段新移民者的失落感开始浮现,心境开始低落。
第三阶段,新移民彻底进入了低潮期。这个时候,文化差异、社会差异慢慢展现在眼前,移民们或多或少都开始怀念起国内的生活,面对一落千丈的反差,受挫之后的失落、沮丧、混乱甚至后悔,一时间像打破了五味瓶似的在新移民的心中翻滚,不少人甚至萌生打道回府的念头。克服了这些之后,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适应新西兰的恢复期,这才是第四阶段。虽然很多人说前三个阶段只需要一年多的时光,但适应期这种事情因人而异,有人要一年,有人要三年,有人甚至要更长,五年、十年…
往往,都是许多移民来到新西兰十年之后,才算是有了对移民的发言权:在新西兰生活十年后,移民再回过头来回顾过去十年,再回首在国内的数十年,更有一个彻底、全面的感悟。
1、为何选择移民新西兰?
移民所要耗费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财产,还有大批的精力,因此移民往往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五六年前的新西兰,正处于移民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移民的人们,往往都有两个共同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新西兰当时大开国门,相比英美等国家,新西兰的社会经济仍然有进步的余地,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之国”;
其二,则是因着当时很多中国移民已经成功在新西兰落地生根,许多人就会想着“既然他也行,那么我也行”,于是争先恐后的来到新西兰,希望能在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来新西兰十年后,有人选择离开回国,也有人选择定居英美加澳等其他国家,但也有很多移民,选择了留下。一位老移民总结自己移民十年来的生活就是:并非十全十美,但也问心无愧。他从教育、环境、工作、医疗和“成本”,总结了自己在新西兰得到的一些真实体验。
2、教育:授人以渔
新西兰的教育并不是像一些中国人理解的那样“躺着上大学”,相反的,新西兰的教育方式更接近“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许多来新西兰移民的第一代移民,都可以说是“被牺牲的一代”,因为华人家庭一般都重视教育,而在新西兰的一个学习特点就是,越是聪明优秀的孩子越是要父母付出更多,
那些聪明、优秀的“华人家的孩子”们,往往都要参加各类竞赛、辩论、以及夏令营等等,父母的压力并不比国内要小。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在新西兰上学就比国内轻松吗?也不尽然。
如果看新西兰的老师们上课的提纲,就可以知道他们一节课所教的量,可能相当于国内学校老师一周的量;老师只负责教,之后的内容,则鼓励学生们自己去消化、复习,真正的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看孩子们做了多少套卷子、又学了多少新词,等等,有家长说:来到新西兰,才知道什么叫因材施教和授人以渔。
3、环境:看得见的干净
虽然网络上有很多传闻,比如新西兰境内塑料垃圾泛滥逼迫政府实行“禁塑令”,甚至还有文章暗示新西兰臭氧层空洞容易使人致癌等等,但是,一年可以看到无数次的蓝天、白云不会作假,而脚下青翠的青草地,也不是人工草皮,很多甚至是“野蛮生长”。所以说,新西兰的环境虽然被“黑”了,但实际上还是看得见的干净。
4、工作:开放和平等依然存在
很多人提到在新西兰工作会有晋升的“天花板”,暗指新西兰的工作很难给华人晋升的机会。但实际上不然,许多移民的亲身体验是:只要有梦想,在工作上依旧可以实现梦想。
当然,如果华人移民真的想要在新西兰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妄想白手起家,在新西兰几乎是不可能。简而言之,就是在新西兰真的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差距是不容易的,但在新西兰这个平等的社会,收入千万的人上人与收入普通的中产相比也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华人也不用担心因此吃瘪。
所以在新西兰,必须要明白一件事:你可能不容易功成名就,但也不用担心变得一文不名。
5、医疗:慢,但不昂贵
新西兰的医疗系统反应速度确实很慢,但相比其他国家,新西兰医保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对于那些有医保的人,新西兰政府总能保证他们能在可承受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医治。各种政府帮忙补贴至几纽币到十几纽币不等的抗癌药、免费的医疗检查、免费疫苗和各种医疗福利补贴等等,都让新西兰人不愁没钱治病。
另外,新西兰干净的空气和水源,以及放心的食物,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华人移民的身体素质。唯一要担心的,可能就是新西兰处于臭氧层下方,因此新西兰华人必须涂抹防晒霜以防皮肤病。
6、代价:亲情变得“昂贵”
当然,移民新西兰不是没有代价的,许多新西兰华人移民回首过来,发现耗费最多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的成本。尽管如今网络已经变得发达,但许多华人还是希望能够切身的与家人团聚,但无论是自己乘坐飞机回国、还是接国内的家人过来团聚,都要花一大笔钱,不少华人家庭移民后,都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加上新西兰政府2017年暂停了父母团聚移民签证,即便在2019年年底终于开放了父母团聚,但大大提高了准入门槛,让大多数移民怨声载道,直言这是给富人开设的父母团聚签证,这让很多华人移民没有办法与父母团聚,照顾父母。
许多移民或多或少,都会在心里留下遗憾:可能是事业的,可能是金钱的,更多的则是家庭的。再说到金钱,虽然十年不算长,但是这十年间中国的迅猛发展让世界惊叹,而留在国内的同学朋友也在这样的时势中飞黄腾达,混的一般的也已经实现小康丶迈向小资,混的好的甚至日进斗金丶财大气粗。这种时候,对比自己,心里真的会不平衡,甚至有点后悔。这个时候,华人移民们也只有自我安慰:至少,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美味的食物,许多国内的人奋斗一生,也会中年移民,自己还提早几十年达成了这个目标。
有人说:在新西兰,华人地位并不高,一些华人店铺也屡屡出现被抢、偷的事件,这些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毕竟华人在新西兰的基数也不算小,因此并不能妄下结论说,在新西兰所有的坏事都是针对的华人的。至少对于很多华人来说,在新西兰的生活依旧安稳平静,岁月静好;可以与心爱的人在早上喝一杯咖啡再上班,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可以在周末与孩子一同出门游玩,享受家庭的温暖。
说到底,移民十年,再回顾看,当然过去的十年并非完美,也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日子也不算过得太坏。移民新西兰真的正确吗?网络上疯传的一份来自5年居住经验的新移民的解读,或许能够帮到对这一问题有想法的人。新西兰是一个技术至上的国家。很多国内认为的工薪阶层,底层工人,在新西兰却是不折不扣的富人。收入远超办公室白领。大部分初来新西兰的人,很多都是从事超市收银,在小饭店里洗碗等最底层的工作,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可能是留学生,也可能是曾经国内的白领。生活落差,期望落差可以说是天与地的距离。
所以,有专业人士这样分析:移民不适合那些处在小康状态的中国人,因为他们在国内会生活的更好。真正适合移民的,有两类人:
1:穷人——在国内从事最底层工作,有一技之长,肯吃苦,这类人如果出国,首先他们的勤劳态度就要高于很多人,其次就是专业水平,更可以说是完爆新西兰本地员工。最后,从事同样的工作,在国内他们是穷人,在新西兰,他们是富人。所以,这类人十分适合移民。
2:富人——资产几千万,新西兰政府十分欢迎有钱人前来投资,移民更加容易。而且,因为有着大量的资产,这类人来新西兰可以说是开拓自己的商业领域,也就是发展自己的事业。往往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渠道。不论创业还是生活,他们都会过的更容易。
但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如果决定了移民新西兰,那么真的需要仔细考量了。新西兰的职场天花板,新西兰的就业困难,新西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与中国的差异,是不是真的一定要移民?
其次,来到新西兰的年纪的不同,也会影响对于移民的看法。
第一类:18岁以前进入新西兰的人——18岁之前,人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特别强。这个年纪来到新西兰,等于是新西兰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伴随着他们思想的成熟。他们的思维模式会更贴近新西兰人,等于不存在什么文化冲击,这类人往往很适合移民新西兰。
第二类:18-35岁就来新西兰的人——这类人思维有了一定得模式,所以,并不会完全的适应新西兰的思维方式。大部分是有着国内的思维方式,但是习惯了新西兰的生活模式。所以,脑海中对于究竟是否留在新西兰,十分的困扰,有的时候觉得国内好,有的时候觉得新西兰好。这类人往往徘徊在移民的门口,不知道如何选择。
第三类:35岁后(特别是50岁以后)来新西兰的人——这类人思维早已成熟,完全适应了国内的思维模式。如果移民新西兰,会感觉到整个人都不好了,跟社会严重脱节,很多时候也不能理解新西兰人的做法和行为模式。所以严格来说,这类人并不适合移民。
所以在移民之前,大家一定要考虑清楚移民之后的规划,才能让自己的移民之路相对平顺且不会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