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越来越少,生孩子福利很丰厚

德国长期以来一直发愁人口负增长。2014年德国总人口约8千万,据测算,若要未来保持此人口数量状态,需要保持平均每个母亲生育2.1个孩子。但实际情况却是,德国出生率就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已沦为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1990年平均每个母亲生育1.45个孩子,2012年平均每个母亲生育1.38个孩子。如此这般负下去,终有一日岂不负没了!

既是国家大事,国家就必须对此有所作为。德国规定,生育妇女享有三年停薪留职育儿期,公司必须为生孩子的女职员保留三年工作职位。三年后公司须无条件地接受女职员重返工作岗位。

孩子成长也没压力,童年期可以延长到25岁

此外,在德国长期生活的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年满18周岁,不管是德国籍还是外国籍,其父母都会得到政府发放的儿童金补贴(每个月一个孩子有200欧元左右)。虽已年满18岁、但还没有正式工作收入、还在上学或读大学读职业学校的年轻人,其父母依然可获得儿童金,直至25周岁。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也很发达,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收入前景也很不错。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劳动者,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大学去做学问的。

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学费

德国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学费,大学部分免费。收费院校的费用也仅占生活费的一小部分。教育经费全部由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承担。幼儿园的伙食费根据家庭收入情况交付,收入少的家庭可以少交或完全免费。从幼儿园到大学绝不允许赢利创收。

德国婴幼儿食品的生产也受国家保护和限制,不容商家在此领域牟利。政府对奶粉生产厂家有财政补贴,以资助研发奶粉成分最接近母乳,并确保价格大众化。

妈妈在家带孩子很正常

家有幼儿的德国女性,做全职妈妈或半职工作的较普遍,女人不会因挣钱多少而价值不同。当然对于生育儿女的想法也各有不同,全凭个人喜欢,有不要孩子的,也有养3、4个的,两个孩子的家庭较为普遍。但也有个例外,那就是德国政坛新星,一跃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国防部部长的芳德莱尹女士,她大半生从政,儒雅能干,但却没耽搁她生养了七个儿女,成为德国最牛妈妈。

独立,从独自睡觉、自己吃饭开始

虽然全职主妇很多,但德国人在育儿上却不保守。孩子从出生就独自睡觉。晚上给宝宝吃饱奶换好尿布,父母就会关灯离开,养成孩子按时独立睡觉的习惯。

有一次去德国人家做客,他们家8个月大的小女儿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很兴奋,到了睡觉时间,女主人将孩子抱回房间喂好奶安置妥当后,就关上门回到客厅与客人聊天。孩子不肯睡觉,嚎啕大哭惊天动地的。朋友夫妇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旧谈笑风生。直到孩子哭累睡着了,这个妈妈都没进房看一下。这是我第一次领教德国父母的“狠心”。

小孩子吃饭常不专心,边吃边玩,德国父母的做法是结束就收走盘碗,没吃饱就饿一顿,绝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端着碗追着哄着喂。在德国极少看到几岁的孩子哭闹不休耍脾气的。孩子的独立不依赖,就这样给摔打出来了。

德国幼儿园的教室里都有橱柜,上面放有瓶装矿泉水和杯子,孩子们想喝水随时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幼儿园混龄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帮助洗。放学前,孩子们会自觉将玩具收拾好,将水杯摆进厨柜。

总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很小的时候这方面就有明确的要求。

中国与德国对于早期教育的理解差异很大。

中国的学前教育回侧重让学龄前儿童接受小学生文化课教育,以上课方式学算数、语文、英语、书法等,实质就是提前了法律规定的小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年龄。

德国早期教育着重于学习礼貌举止,社会公德交通常识,生活常识,培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阅读习惯,学习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德国幼儿园教育还包括了解社会机构职能,比如,参观警察局消防局,学习如何报警,了解他们如何进行救助工作。同时要参观图书馆政府办公室,学习怎样借书还书,了解在图书馆应该保持安静,了解市长是干什么的……在德国这些都属于早期教育范畴。

从小培养读书习惯

德国收视率很高的一个电视台曾公布了2013年圣诞礼物销售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图书。

大学毕业,自我管理能力已经很强

迈进以“宽进严出”著称的德国大学,艰难辛苦的治学之路才刚开始。没有班级没有辅导员,从联系学校﹑选择专业﹑报到注册﹑寻找住房,到选择课程﹑复习考试,再到半年工作实习,各种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验课题,全靠学生自行安排筹划。德国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些,却是刚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一位留学生朋友告诉我,小组上实验课时,德国同学思路清晰,操作有序,而她基本是茫然地看着,等着抄实验结果。但她能拼考试。

德国教授极其严谨,考试不及格绝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学,要求越严格,越是理工科,创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他们认真严谨,以制造出质量过硬的大到重型工程机械﹑小到生活厨房用具为己任。回到家里他们乐于亲自动手美化生活。

德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