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小的时候总会从父母口中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多优秀,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多好多好等等。而“别人家的孩子”所拥有的烦恼,别人却并不知道。
王猛(化名)向来都是“别人家孩子”的真实写照,从小成绩优异,后来成为高考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学专业录取。从北大毕业后,他又顺利申请了美国的一所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在我们看来他应该就是一个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典范,同学效仿的标杆。但现实却是,他有抑郁症,内向、不善和人交往。
他把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于父母的教育。他已经和父母断绝联系长达6年,并且从12年前,就不再回家过春节了。他曾说:“如果教育就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近日他更是写了一篇长达15000字的文章“声讨”自己的父母。
一个明明很优秀的孩子,却因为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再好,也弥补不了性格缺陷对他的生活造成的困扰。而像王猛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个例,在国内整个教育体制中,学习成绩是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性格和喜好。
单纯说学习,比起国内教科书式的教育方式,欧洲的教育却是更注重逻辑思维,据国道移民专家了解,他们会从小学就给孩子布置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撰写报告等等,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做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更适合用来沟通。
欧洲的学校和家长都不会太逼迫孩子,让他每天都沉浸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上。而是给她玩耍的时间,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不会出现逆反的心态。他们也会经常鼓励孩子去进行各种课外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交往。
而且在欧式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和老师会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欧洲的老师和父母会看到孩子的情绪,注意与孩子沟通,特别是在学习上,更会认真的去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凭自己的意愿去指使他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期望孩子能够完美,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王猛那样“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实际上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控制,很多父母或许都应该改变教育方式,换个环境,让孩子在更自由更健康的社会中成长,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