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典型北京中产,刚卖掉北京一居室,凑够500万,将要上车学区房时,受到限购政策接二连三精准打击。。。
首付被突然提高到80%,没法只能假离婚,但刚离婚又遭遇“离婚一年内不准买房”政策……最后面临,手握500万,在北京却面临无家可归的尴尬局面,遂愤而决定移民国外。
这封《绝望信》刷屏中产朋友圈,其心路历程在大量中产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
天价学区房背后的置业诟病
大家在网络的一致心声是:家里的期望值太高,爸妈期望的不仅是上清华北大,还要能赚大钱。这其中的逻辑看似很顺利成长,但就必然性而言似乎没有半分。高学历就会有高工资吗?
学历,无疑已经被视为一种通往上一个阶层的重要工具。也难怪高晓松曾感慨道:“中国有一个伟大的发明,那就是科举制,它可以让学历转化为财富,是人们通往成功的重要利器”。
学区房之所以能这么值钱,恰恰因为我们对于发财这条通路的不安全感。在这种不安全感下,北京的学区房爆出了46万/平米的天价。这新闻惊吓了很多人。但既然是市场供需决定价格如此,又还会让人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突兀,如此吓人?
中国目前高昂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国内房地产投机堵的是溢价率,但是接盘者需要是流动性的人口来带动。
而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国际对二胎政策的开放。每个家庭人均占有住房比例增加。从而折射出来的就是各种焦虑,各种不安全感,以及最终折射到房价夸张的数字。其实不仅仅是学区房,商业住宅的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逻辑。
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流动率,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火热之外,二三线城市的去库存任务压力还是很大。租售比更不用说,在中国买一套70年的产权的房屋,等达到产权年限也回不了本。
海外置业,孩子教育的新选择
曾经我们都以为,有个稳定的家,一切就算不错。但当我们真的有了家,所有的收入都是用来支付房贷时,生活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放弃精神投入,节衣缩食,也没有闲钱去认知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归根到底又要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一个看起来稳固的安身立命之所,还是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不辜负来人间走一遭?
在学区房这件事上,追本溯源,一栋房子和一座好的学校,相对来说还是外在的教育条件。
与其面对这高价学区房默默流泪,不如另辟蹊径选择海外置业。在海外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孩子接受的都是同等水平的高质量教育,而且国外的教育不同于国内,国外教育更加注重先培养学生的天性而不是传授理论知识。
在孩子教育这方面,马耳他移民项目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格理昂移民专家表示,与中国教育体系不同的是马耳他的教育体系是沿袭英式传统,与英国教育体制一样,采用免费公立教育,锻炼孩子们的基本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更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另外,马耳他已成为欧洲学习之都,不仅仅是美国,英国的教育体系在这里扎根,又有申根国教育方面的优势保障,如果让中国孩子能在高中前享受当地的教育,未来在选择欧美名校方面,更具备极大的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