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一项德国就业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再次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德国劳务市场和职业研究所近日公布一项报告,主题是德国人在职期间的总收入与学历的关系,再说通俗一点:德国人这辈子挣多少钱是不是与学历有直接关系。
报告结果显示,学历仍然是决定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德国有高等学历的在职人员,要比没有完成学业、没有完成职业技术培训的人的总收入多出好几倍。
报告中把所有行业分为四类:专家、高等技师、技能人员、帮工。
专家即指有高等学历的人才,多承担管理决策职务,在某领域有一定的权威;高等技师接受过至少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之后又通过进修获得更高资格的职业水平认证;专业技能人员接受并完成了两到三年的职业培训;帮工则是没有学历、没有职业培训资历的人员,从事技术和知识含量较低、多为重复性的体力工作。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撰写报告的人员将2012、2013、2014年德国全职在职人员的平均年收入作为参考数据,并根据不同职业的入行和退休年龄,将18岁至66岁作为计算范围。
根据报告的计算结果,一个在德国全职从事专家工作的人,职业生涯里总共平均挣237万欧元。高等技师这辈子平均挣194万欧元。专业技能人员平均总收入151万欧元。而没有学历的低端工作人员一辈子能挣129万欧元。
报告同时发现,在德国,"大材小用"的现象并不罕见,但是高学历却从事低端工作的人,收入不会比低学历者更高。比如有大学学历的人当出租车司机,并不会比没有学历的人开出租挣得更多。
不同职业的收入差别在德国也很大,有的特别的行业甚至不遵循学历高赚钱多的原则。比如IT行业、医疗健康领域的技能人员,收入甚至会超过零售业、餐饮等行业的专家级工种。不过在同一行当里,收入几乎都与学历和职业资历直接挂钩。
那么对高学历的投资到底值不值得?让我们先看看国内的现状。
最近国内一个问题被讨论的很火,“国内很多大城市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年轻人的生活品质和创造力”,高赞答案里很多是清华北大毕业,一直非常努力,但是买不起学区房的人。虽然工作薪水都还可以,但目前依然买不起北京学区一个厕所。
但我们的经历,是不是就能说明学历不值钱呢?
参照自知乎毛小毛回答,学历在人生里,是一个乘数,而不是加数。相同的学历,在变现这一点上能发挥多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的基数,例如家庭、长相、情商、行业背景……
简单来说:学历10,家庭1,结果就是10*1=10学历10,家庭10,结果就是10*10=100学历10,家庭10,颜值还有8,结果就是10*10*8=800……
同样是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学金融——
有省吃俭用买下人生第一套西装去面试,毕业从银行基层柜台开始做起,被领导呼来喝去,每个月薪水还不到一万的;
有父母在大学期间很早就给安排内推四大、证券公司各种方向的实习,毕业重金送出国读MBA硕士,当然自己也非常的聪明努力,最后简历金光灿灿找到年薪50W+工作的;
也有一毕业等着进家族企业的,一开始就管理以亿计算的资金的。
同样是在外国语学院学外语的——
有家里条件很富裕,学习外语仅仅是因兴趣的;
有家里条件比较富裕,直接出国留学,拿父母的资产做进出口贸易开公司的;
有拼命地练习发音语法,拿着微薄的助学金,还要靠打工给农村的父母汇钱的……
所以不是学历这个乘数本身不值钱,而是每个人的基数有差距,而且差距可以非常的大。
校园让大家看起来都一样,但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而且真的不是你足够努力了就能一样的。
在时下的北京,能够买得起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人大附、北大附的家庭,能提供的基数是不会小的。他们的孩子如果最终真的去了家旁边的清华或者北大,将来也很难成为学历难以变现、首付都拿不出的那一部分清北人吧。
而像我这种普通玩家,出厂时各种乘数都设置得很一般,那就努力提升学历乘数吧;高考对我们,已经是改变命运、实现梦想最快的方式了。虽然就算我尽力了,走得可能还是比别人慢,但我也珍惜这个过程,这就是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