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快乐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把人类的生存需求分成三类。这种分类用来比较二千年后今天的华人移民与国内同辈的需求移位,依然是十分精辟与深刻的。
第一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吃饱,穿暖,有一间自己的窝居片瓦能挡风遮雨。当然与古代相比,今天拖儿带女移民的基本需求与国内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一样要比古人更多一些。房子不论是买的,租的,分期付款的至少每月要有足够的三分之一来支付贷款或租金。在北美,作为最基本的交通工具,汽车不管是新旧,都是必须的。还有很多,像冰箱,洗衣机,暖气等等一切,小孩的教育要求,都归结为发达社会生存的基本需求。移民国外富豪与国内"土豪"有啥不同?
第二种是感官与精神上的,也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这些,人类照样能够生存。就像网路,电视,娱乐,体育,旅游等等。所有那些今天所谓的必需品,昨天的奢侈品,让我们精神上得到愉悦与满足的,都可以归于这类。但一旦我们的财富与收入不足以来分配与满足这些感官上的需求时,每个人就会按自己的需求取舍某些享受。所以我们把它们列为第二类的需求。
随着中华大地人民币的泛滥,国内与国外城市第一,第二类的需求已经大同小异,国内有些甚至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只是成本与收入支出比不一样而已。但几千元人民币打一场"高贵"的高尔夫球与花点汽油费,在湖光山黛下尽情的垂钓一天达到的心灵与感官的愉悦程度是没有多少区分的。
有人会问到底绝对财富多少才能满足人类的第一,第二层的基本需求?在今天发达的金融社会里,虽然可以用基本生活开支,收入,未来的可预见通货膨胀,意外支出的预备来计算出,但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对不同的家庭也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多少人能想到十多年前多伦多C$0.58/升的汽油会涨到今天C$1.30/升?但可喜的是与国内相比,我们却可以比较庆幸的肯定,我们大可不必为今天还有未来为第三类的非自然需求填满多少银两与徒增多少白发。
第三类是即非必要也非自然的需求。例如奢侈,名牌,排场,挥霍,炫耀,攀比。这是将人类引向罪恶与欲望的深渊,也是一个无底洞。它是一个用多少金钱与财富堆不满的海市蜃楼;也是滋生社会腐败,文化糜烂,家庭矛盾,道德沦丧,人性堕落的沼泽地。
很多人突然之间富裕后,会用金钱与财富去购买奢侈;迷恋名牌来弥补他们贫穷时的烦恼与愁苦。但金钱散尽后,烦愁与郁闷又回来了。
动咎几十万一年会费的高尔夫,或者私人会所里的美女招待,侍应球童会让人想起权贵与财富能带来的尊严与等级;六星级食府与宾馆里两边成排的若花美眉,花样门童也很容易让人感受金钱带来的荣耀与享受;名牌包装,豪华汽车让人很从容在势利的包围与攀比的空气里呼吸顺畅,昂首阔步;农村婚宴上无数头猪羊,新娘配饰上几多金银也为双方父母找回多少用性命也换不回来的的虚荣与面子。
再让我们来看一下加拿大,我们生活的城市。除了少数与商业利益有关的,有多少人会介意你开什么车?住多大房?背的LV多少钱一个?房子花多少钱装修?儿女是送贵族私校还是公校?你为儿女准备了几套房多少彩礼?
人是环境动物,大部分人是受周围习俗影响的随大流者。虽然人性里共有的贪婪与欲望到处都是,但在什么土地上生存就会有不同的地平面。在加拿大,选择简单的第二层,摈弃多余的第三层的生存需求让我们不会对我们不希翼的琼浆玉液有失落感。也不会感觉来自这个社会,文化,习俗里的异样眼光与压迫。这可以归咎为在地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也可以理解为来自第一代移民饱暖不思淫乐的‘小农思想’的危机感与自我桎楛。
移民与国内生活的同辈相比,第一与第二层的生存需求差别不大。而移民却把我们与国内暴发户式的第三层非自然需求远远的抛在了千万里之外。大部分人也不会为远在天边的奢侈,名牌,排场,挥霍,炫耀,攀比而感到不适。
抛开了第三层需求的压力山大,对我们的财富,精神,心灵都是一种伟大的解放,这是移民值得庆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