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来说一说中产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中产阶层?
中产的定义早已被颠覆,有稳定的收入是基础配置,还需要手握100万以上的流动资产,在大城市有可供一家人居住的房产(没有房贷最好),还有车产等等。
按照这个标准,月薪5万的小白领要哭晕在厕所了。
根据2016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平均工资6378元(税前),月入5万可是月平均工资的7.8倍,基本属于上海前2%的高收入人群。而普通的扫地阿姨的工资是很难达到平均工资水平的,仅凭个人努力是够不到中产光鲜亮丽的生活的。
但是,如果这位扫地阿姨家在上海有四套房呢?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人在网上发起了一场讨论:为什么月入5万小白领会感到焦虑?
月入5万还会焦虑,这不是矫情,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现实。就拿买学区房这事来说吧:
2016年初,一位月入5万的北京白领为了给孩子上学,换了套学区房。她以前的房子在东五环,是个100平米的小三居。为了换一套重点学校的学区房,她把舒适的三居室房子卖了400多万,贷款300买了套700多万的二手“老破小”学区房,房子年代很老,装修很破,面积很小,不到80平米,却要挤进三代五口人,生活品质大大降低。
这位月入5万的女白领,不仅要还房贷,因为新换的房子离公司远,开车养车费用不低,家里有日常生活开支,还有孩子、老人要抚养,再加上孩子的课外补习费。
她不敢换工作不敢失业,更没有钱去旅行享受生活,每天焦虑不安,害怕房子断供被银行收走了。她是标准的中产收入,却过着毫无幸福感的生活。
这就是一位中产女白领的现实,一边忧虑着巨大的楼市泡沫会不会崩盘,一边为了孩子不得不去买学区房。
他们的压力不是手握四套房,拿着几千块工资,却能坐收几万租金的扫地阿姨所能理解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她的收入姿势不对,就拿月薪5万的白领来说,她挣的5万全靠工作获得,属于劳动型收入。如果这5万的收入是这样组成的:月薪2万,另外四套房子租金3万,她是绝对不会焦虑的。
对比之下,从物质角度上讲,手握四套房子的扫地阿姨更能称得上中产。扫地阿姨有几套房产,工作只是附属品,可以干也可以不干,如果有一天干得不高兴了,辞职走人,也完全可以靠房租生活下去。而月薪5万的白领是高级劳动者,工作是她全部的收入来源,她不得不工作。
中产阶级的收入来源
老百姓的收入来源有三种:劳动型收入,投资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在中国,据统计69.7%的老百姓只有劳动型收入,不懂投资和理财。
劳动型收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获得的收入,比如按月领工资的白领。
资产型收入:通常指房产,车产类型的收入,尤其是在楼市暴涨之后,通过房产出租和房产买卖增值获取的收入。
投资型收入:主要是指用流动资产进行投资所获得的资本收益。比如,炒股、炒黄金。
任何年代,如果想实现永久赚钱,仅靠劳动型收入是不可能的。简而言之,扫地阿姨工作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月薪5万的白领努力工作则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
所以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资产的合理配置,据调查,中国家庭的房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达69%,这一现象自然和中国一直高涨的房价有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家庭靠着投资房地产就实现了财务的自由。
海外资产配置正当时
除了国内,很多家庭还把房产投资的目光放到了海外,特别是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启了重重限购之后,海外的房产市场愈发吸引了中国家庭的目光。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家庭进行的对外投资的年度保密调查发现,有56.8%的受访家庭表示他们有意向进行海外投资。
而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依然是房产为王,住宅物业再次成为中国海外投资者的首选,在有意向进行海外投资的受访者里,有71.6%的人表示他们已经在海外拥有自己的住宅物业。
除了投资,近年来对海外购置物业有自住需求的中国购房者也越来越多。有58.5%的受访者表示,在海外购买财产的最重要原因是给自己的家人或是孩子在海外求学找一个居所。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有稳定财产和生活保证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中产大妈和高级白领之间,差的不仅仅是一套房产,更多的是对于自己资产的规划和配置。
这个时代,发展和焦虑并存,没有成为中产者在焦虑着怎么成为中产,已成中产者也仍然焦虑着如何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无论怎样,都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离阶级的天花板更进一步。